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全国教资备考群:1098976291(点击进群,群内定期分享教资备考笔面通关资料包,并有专业老师答疑解惑)
案例分析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经常考的内容,很重要。它的考查形式是先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由此提出问题,在问题当中要求考生阅读并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做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或者是方法或意见等。
案例分析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那案例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呢?
语文案例分析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就课堂行为进行评析,二是就教学设计进行评析。其中课堂行为又包括意外事件、师生关系、反馈评价三方面内容,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片段教学、作业评价三个部分。
那答这样的题目,它的答题是什么呢?
一定要理论联系案例实际进行分析。
那分析依据又是什么呢?
当然就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那终写到试卷上,我们有没有明确的步骤呢?答案是肯定的。
具体到课堂行为的案例分析,它的答题要点总结如下:
1.点题:对教师行为有个定性的判断,即表明态度。
2.析题: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为何持此种态度。
3.解题:运用理论分析依据,说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意义或者提出解决办法。
接下来,分别从意外事件、师生关系、反馈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看看如何将思路及答题步骤分别运用在答题之中的。
例:(意外事件)
(1)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我们拿到这样的一个题目,该抓住的要点有哪些呢?
首先,案例里面说到文章是要体会到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的,这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是须完成的。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却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理解,而是感受到了猎人的残忍,并指出了他的违法行为。但是面对这样的一种课堂上的意外情况,老师并没有慌张,也没有呵斥学生,而是一起来讨论,这点是值得肯定的,是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个点体现了出来。但是,“推翻了课文的观点”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话没有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那我们如何作答会比较清晰呢?当然是按照前面的答题步骤:点题——析题——解题。可以如下作答:
①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基本正确,但某些地方处理仍不恰当。
②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该教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值得肯定。
③另外,在本案例中,体会猎人的果敢,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注意适时引导,不能脱离教学目标。
(2)王教师在教《愚公移山》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评价文中的人物。在自由讨论时,有同学表示欣赏愚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称赞他明知困难重重而绝不退缩;有同学欣赏智叟的,觉得他聪明,明知不可为而不为;还有人感叹愚公“真够傻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如果一味肯定,模糊了学生的是非观念,误导了学生,那么这堂课将是失败的。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愚公移山”是一个惯用成语,大家都知道是形容人做事情有毅力、面对困难懂得坚持,所以故事情节学下来很轻松;然而学生表面上认可了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事实上心里压根儿没有受到触动。面对这种情景,王老师没有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急中生智地抓住了文中那个“始龀”(刚换牙)就来帮愚公移山的孩子,让大家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来帮忙?莫非孩子比愚公更愚吗?就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当时学生就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他们经过深入的讨论、交流,明白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所以得到的不仅是家人的认可,也赢得了别人的支持。
问题:请对王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作答如下:
①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点题)
②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对于学生的观点,王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没有一味肯定;而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王老师也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线索进一步讨论,后交流得出愚公锲而不舍的结论。(析题)
③该教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值得肯定,但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注意适时引导。(解题)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考试当中,教材教法模块里面的案例分析中的课堂行为的案例分析,从思路到解题的步骤这两个方面给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一些方法。在思路方面,主要是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看一看案例中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评价等方面的做法,是否符合,符合就以此为依据表示值得学习、值得提倡,反之则以此来进行批评指正。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祝广大考生朋友都能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