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9月18日)

时间:2016-09-18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技术

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年。

A.1951               B.1957

C.1945               D.1949

4.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

A.书目索引          B.题录

C.调查报告          D.提要和文摘

5.(   )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启动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A.2005             B.2001

C.1999             D.2007

6.(   )是上课的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7.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8.()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原则

9.“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0.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2.简述认知疗法的过程。

 

3.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

 

 

三、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试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15分钟”。

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当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

2.D【解析】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

3.B【解析】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4.C【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5.B【解析】略。

6.B【解析】略。

7.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的物质环境;(2)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3)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就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方法的概念。

9.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0.D【解析】略。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2.(1)建立求助的动机;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3.(1)从低年级抓起,越早越好;(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3)严格要求,多方密切配合;(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5)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备自我的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